关于开展2021年度省一流本科课程遴选认定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各有关单位: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1年度省一流本科课程遴选认定工作的通知》精神,学校拟开展2021年度“线上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四类省级一流本科课程遴选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数量及类别
根据省教育厅通知,本年度全省计划遴选认定省级一流课程约1000门,包括“线上一流课程”150门左右、“线下一流课程”300门左右、“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500门左右、“社会实践一流课程”50门左右。四类推荐比例约为1.5:3:5:0.5。省教育厅根据学校类型、专任教师数、获批国家级课程数、近年立项省级课程类项目数、已通过省级验收课程数等因素综合确定各校推荐限额,永利官网推荐限额为四类课程共52门。
学校将参照上述比例统筹校内课程推荐工作。各学院可以在以上四类课程中总共申报不超过3门课程,如确有特别优秀的课程,可申报多1门。
请各学院高度重视本次推荐申报工作,充分认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抓住机遇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课程申报,并逐渐形成分年度培育机制。
二、面向范围及认定条件
(一)基本条件。申报课程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1.申报课程必须是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本科课程,且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者两个教学周期的运行和完善。
2.申报课程自2019 年9月1日以来,至少有1个学期在正常讲授,在后续专业教学计划中,该课程仍将稳定开设,并承诺入选后持续改进。
3.课程负责人应为申报高校正式聘用的教师,一般应具有副教授(含)以上职称(特别优秀的课程,负责人职称可放宽到讲师)和5年(含)以上本科教龄,具有丰富的课堂讲授经验和良好的教学口碑,年龄一般在 55 周岁以下(至 2021年12月31日,特别优秀的教师在与学校签订续聘协议、能够保证课程服务年限的情况下,可放宽至 60 周岁),同一负责人本年度限报一类课程 。
4.课程负责人须为申报课程的实际讲授人,承担该课程 1/4 以上教学时数。课程团队结构合理,成员总体稳定,自2019年9月1日以来,课程负责人未发生变更,团队主要成员未发生大幅变动。团队成员师德师风良好,教学理念先进,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且成效显著。
5.课程教学理念先进,坚持育人育才相统一,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突出学生中心地位,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创新教学模式,教学互动较好、教学反馈及时、教学效果显著。
6.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依据学科前沿动态与社会发展需求动态更新知识体系,契合课程目标,教材选用符合相关规定,教学资源丰富多样。
7.课程管理与评价科学且可测量,教师备课要求明确,学生学习管理严格,采用多元考核方式,教学过程材料完整,可回溯、可借鉴、可监督,诊断改进积极有效。
(二)优先条件。同等条件下,课程满足以下条件的,优先予以认定:
1.注重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深入挖掘专业育人元素,注重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科学精神、职业操守、历史文化等素养,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三者有机融合,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育人成效 。
2. 课程内容充分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及时引入学术研究、科技发展前沿成果 。
3.积极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考核方式等进行大胆创新,教学互动良好、学生参与度高的课程。
4.已通过省级验收的“质量工程”各类课程项目,目前仍在有效期内的课程。
三、申报要求
(一)线上一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申报要求。申报课程须在全国性公开课程平台开放运行(并于2021年 12月31日前推送至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门户),以面向高校服务为主,应用于非全日制学生的网络教育课程以及无完整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在线课程等不接受申报。在多个平台开设的在线开放课程须选择在线教学服务好、效果好的一个主要平台申报,多个平台的有关数据可按平台分别提供课程数据信息表。一般情况下,公选课、通识课累计选课人数不少于5000人次,专业课选课人数累计不少于3000人次。课程团队、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活动与教师指导、应用效果与影响、课程平台支持服务等要求参照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标准执行。经跟高教处确认,2019年立项省级系列在线开放课程,9月份已组织结题验收工作,通过结题验收的课程将认定为“省级线上一流课程”,不需再申报。(结果预计在下周公示。)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申报要求。基于慕课(自有或已获授权)、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本校实际对课程进行创新应用,具有完整科学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设计(含线上和线下各自的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等),安排 20%-70%左右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教学,实现线上线下教学优势互补。注重开展过程性评价,课程平时成绩不低于50%。鼓励使用省级以上线上一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实施混合教学。
(三)线下一流课程申报要求。一般应由教学名师、教授、专业骨干教师主讲,并稳定开课授课。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落实课程思政改革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育人元素。充分吸收学科专业前沿知识,并使用高水平教材,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工具运用,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较高,获得感较强。加强形成性评价,实行探究式、项目式、报告式等考核方式,依托课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
(四)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申报要求。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挑战杯”等系列化、主题化、功能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突出课程实践性、社会性和公益性的特点,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课程应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非实习、非实训课程,依托长期合作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稳定开课,并设置相应学分,学生70%以上学时深入基层,配备指导教师,保障课程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
四、材料要求
各学院须对照教育部有关要求,严格开展院内课程遴选推荐工作,拟推荐课程必须院内公示3天,公示无异议后,推荐至学校,所推课程要按照课程质量高低进行综合排序。经管学院申报材料请于2021年12月27日前发到emjwb@126.com或拷贝至学院212办公室。
(一)请各学院于2021年12月29日(周三)前提交如下推荐材料:
1.电子材料:(1)2021年度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汇总表(附件5);(2)2021年度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附件1-4,格式为WORD版本,文件命名格式为:XX学校-XX学院-XX课程-申报书.doc,申报书需填写完整(除“申报学校承诺意见”或“所在学校审查意见与承诺”部分);(3)申报书附件材料(每门课程设立一个文件夹,文件命名格式为:XX学校-XX学院-XX课程-附件材料,所需提供附件材料及文件要求详见申报书“附件材料清单”);(4)线上一流课程必须提供“政治审查意见”、“学术性评价意见”(附件6-7,需由课程申报人填写好)和课程数据信息表(见附件1附表:如果课程放在爱课程平台,可由教务处联系平台统一提供,如果课程放在其他平台,请自行联系平台提供)。(5)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线下一流课程及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还需提交1节课堂实录教学(课堂或实践)视频。因申报材料电子版包含视频文件,不方便邮件发送,请用U盘拷贝交至石牌行政楼201教研科。
2.纸质材料: 2021年度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汇总表(附件5,加盖学院公章)。线上一流课程还需提交“政治审查意见”(需加盖课程负责人所在单位党委公章)。
逾期申报不予受理。
(二)纸质版申报书和佐证材料报送:经评审获得推荐资格的课程提交申报书及佐证材料纸质版一式一份。提交时间为2022年1月10日之前。
(三)在线填报:经学校评审确定推荐名单后,推荐课程负责人须于2022年1月12日之前登录广东省教育厅教学类项目管理平台(http://gjc.gdedu.gov.cn/zlgc),填报并上传相关材料。具体填报事宜按网站系统公告执行。填报相关账号密码及注意事项另行通知。
五、其他事项
(一)各学院申报的线上一流课程,须于2021年12月31日前推送至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门户网站,面向全省高校开放共享,否则将取消其参与认定资格。向联盟提交课程推荐表,请参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关于征集优质课程资源的通知”(附件8)要求,在12月20日提交课程推荐表纸质版一式一份至石牌行政楼201,同时发一份电子版至gw_scnujyk@m.scnu.edu.cn。课程上线具体技术指导,请申请加入联盟平台技术支持QQ群(1043433100),由平台技术人员协助老师进行认证,并指导完成课程资源上传。
(二)2021年度报送参评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项目,允许同时推荐参评省级一流课程。参与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且成功入选的,将按程序追认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三)获评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自结果公布始,应继续提供教学服务不少于5年,其建设和改革成果在指定的网站上集中展示和分享,且定期更新资源和数据。对于未持续更新完善、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课程,将予以撤销。
(四)获评为省级以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不列入省一流本科课程遴选认定范围。获评为省级以上一流本科课程的,不宜改变推荐类别继续申报。此前参加过2020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但未获得认定的课程,须在上次申报后至少经过一个完整教学周期改革实践,进一步修改完善,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后方可申报 。
(五)同一名称课程,面向不同班级授课、分属不同教师各自负责的,应按不同课程分别进行申报;同一名称课程,面向不同班级授课、由团队成员按章节分工讲授的,可按一门课程申报。
(六)课程团队成员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问题、五年内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课程内容存在思想性科学性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申报材料(包括佐证资料)不齐备、内容填写不完整或材料造假、侵权以及课程网址或使用的线上教学资源网址链接不能正常打开的课程,不予认定。
(七)各高校要统筹本校教学工作相关经费,对获评的一流课程予以持续支持,确保课程后续更新和完善,推动和深化课程教学应用,注重积累先进教学经验和成果,充分发挥一流课程在教学改革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八)各高校要充分认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推动教师全员参与课程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和模式创新,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九)工作联系人:彭惠芳,电话:020-85211096,邮箱:gw_scnujyk@m.scnu.edu.cn。为方便工作联系,请申报课程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及时加入“华师省一流课程申报工作群”(qq群号:805719220)
附件:1. 广东省本科高校线上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
2. 广东省本科高校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
3. 广东省本科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4. 广东省本科高校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
5. 广东省本科高校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推荐汇总表
6. 政治审查意见
7. 学术性评价意见
8.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关于征集优质课程资源的通知
教务处
2021年12月17日